CULTURE AND HISTORY Log Out | Topics | Search
Moderators | Edit Profile

Kanwit Family » TEA TIME » BOOKS, MOVIES MUSIC AND ARTS » CULTURE AND HISTORY « Previous Next »

  Thread Last Poster Posts Pages Last Post
  Start New Thread        

Author Message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Posted on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 04:52 pm:   

讲述云阳张飞庙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华网重庆频道5月28日电
 
 “头葬云阳”

  1000多年前,三国时期的一天晚上,长江边铜锣渡的一个老渔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满身是血的将军称自己是蜀国大将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在阆中所杀,二人割其头颅投奔东吴途中,闻听吴蜀讲和,便将头颅抛入长江中。张飞

  于是托梦给老渔人,拜托他赶紧把自己的头颅打捞上来,否则就要漂到吴国。半信半疑的老渔人梦醒后来到长江边撒了一网,果然捞起了张飞的头颅!后来,当地百姓就在捞起张飞头颅的地方———现云阳县旧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修建了最早的张飞庙。

  这就是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民间传说。

  传说终归是传说,张飞庙究竟建于何时,为何建在云阳,如今皆找不到相应的史志记载,张飞庙助风阁内现存的一块宋宣和年间的《宣和陈拟碑》,是张飞庙最早的实物例证。

  时至今日,史称“巴蜀一胜境,文藻一胜地”的张飞庙早已成为长江三峡一处著名的文物古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去拜祭和参观游览。而三峡工程的修建,则使张飞庙列入了重庆市需要搬迁保护的四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助我清风”

  5月14日,久雨初晴,从云阳新县城南眺对面的盘石镇龙安村,与县城一同上迁了32公里的张飞庙,复建工程已近尾声。精心选择的新址,地形与原址很相似:依山、坐岩、临江,与县城隔江相望。船行江中,江上风清,一座跨江大桥正在下游几百米处兴建,云阳人和张将军,今后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于波一定忘不了去年的10月4日,那一天是农历八月二十八,张飞的生日。云阳人从不称张飞庙,他们尊称为张王庙,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和大年初一,都是张王庙会,那一天,云阳演员于波都会打扮成张飞的模样,在庙里四处走动,让人们心目中的张王具象化。而去年10 月4日的张王庙会,是最热闹的一次,因为4天之后,张飞庙的拆迁工程就将正式开始。

  云阳县文管所所长陈源林说,张飞在云阳人心目中,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名人,而是一位神,一位菩萨,这种情况,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陈源林说,除了四川阆中有一座张飞庙,国内就只有云阳才有张飞庙,据他了解,云阳全县有大大小小共14座张王庙,张王菩萨早已深深地进入了云阳普通百姓的生活。除了云阳,附近的渝东区县乃至毗邻的湖北部分地区,都有祭拜张王菩萨的传统。

  相传张飞的神灵经常护佑过往的船只,送顺风15公里,后人便在庙里建一亭阁,上书“助我清风”,亭曰“助风阁”。以前,航行川江的新船在首航前,船老板都要到张王庙祭拜,祈愿平安。即便是现在,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和八月二十八,所有经过张王庙的船只,包括最豪华的游轮,都要给张王放鞭炮。

  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清康熙河道总督张鹏翮回遂宁省亲,乘船经过张飞庙,不仅不去祭拜,还狂言“文臣不拜武将”,结果当晚逆风顿起,船只不能前行。张鹏翮这才深感敬畏,备齐三牲三果进庙参拜,结果此后一帆风顺。省亲回来,张鹏翮专门为此赋诗一首:“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镇崆峒。”刻有此诗的石碑还镶嵌在助风阁内的墙壁上。

  极具地方色彩和民俗价值,是张飞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

  庙里的柏树上,一年四季都挂有许多的红绳和红布条,张王庙会期间更多。家人生了重病,当地百姓都会去张王庙上柱香,系上一根红绳,陈源林说,来祈愿的人很多。

  当地老百姓过年杀猪前,都要向张王庙的方向敬香祭拜,因为张飞最早就是一名屠夫。

  到现在,云阳人买了新车,也要去庙里放鞭炮,敬香送油;外出打工的,行前也要去庙里祭拜,找了钱回来还要去还愿;农历八月二十八晚上12点,云阳的老板们都要包船过江去庙里放鞭炮……

  去年的张王庙会期间,云阳大大小小的旅店都住满了来自周边区县的百姓,凌晨时分,鞭炮声响起就再也没停过,几乎持续了一整天。天刚亮,码头边就挤满了急于过江的人,几只不大的机动船根本忙不过来,于是,不少人只有在河边点上香烛,虔诚地遥拜对岸的张王菩萨,祈愿他搬了新家之后,还会一如既往地护佑着人们。

  “文藻胜地”

  头戴安全帽,弯着腰经过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记者进入了正在紧张施工的张飞庙复建工地。

  高阔的殿堂,粗大的木柱,威猛的张飞铜像,置身其间,恍惚看见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虔诚地向着他们心目中的神仙和菩萨祭拜。石阶也是从原址搬来,历经风雨沧桑,石阶上的条纹早已被磨平,边角随处可见的断裂痕迹,记录着张飞庙绵延不断的鼎盛。

  与普通的庙宇不同,虽然张飞庙的内部布置还没有开始,但镶嵌在墙上的书画石刻已异乎寻常的多。除了民俗价值,张飞庙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抒情,赋诗留联,令其“张祠金石,甲于蜀东”,“江人文藻,称胜地矣”。

 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清康熙河道总督张鹏翮回遂宁省亲,乘船经过张飞庙,不仅不去祭拜,还狂言“文臣不拜武将”,结果当晚逆风顿起,船只不能前行。张鹏翮这才深感敬畏,备齐三牲三果进庙参拜,结果此后一帆风顺。省亲回来,张鹏翮专门为此赋诗一首:“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镇崆峒。”刻有此诗的石碑还镶嵌在助风阁内的墙壁上。

  将张飞庙打造成为“文藻胜地”,有两个人的功绩不能不提,一个是清代住持僧瘦梅上人,另一个是清末曾在京城为官的云阳人彭聚星。

  张飞庙历代的住持僧都喜欢请来此游览的书画名家留下墨宝,而瘦梅上人更甚,凡“遇名流过寺,必乞留题”。彭聚星在任学部主事时,收集了大量的名家字画拓本,告老还乡之后,他与瘦梅上人专程请来当时国内顶尖的金石篆刻名家姚仁寿与何今雨二人,耗时几年才将这些拓本一一篆刻完毕,张飞庙现存的800 多幅木刻和石刻,大多数是当时所为。

  为了真实地记录下搬迁以前的张飞庙,云阳县文管所专门制作了张飞庙的光碟。“徜徉”在光碟里,殿堂亭阁中,随处可见悬挂的木刻和镶嵌的石刻,以及大量的石碑,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郑板桥、刘墉等大家的得意之作均在其内。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与王羲之的《兰亭序》有 “双璧”之誉;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所书《客座私祝》碑于光绪28年刻成,现为国之孤品;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由何今雨勾勒镌刻,被誉为文章、书法、雕刻“三绝”,国内现存的5套《前后出师表》碑刻中,张飞庙这一套是最完美的,成都武侯祠的《前后出师表》都是用张飞庙的拓片所刻。

  张飞庙大门前彭聚星所书的一幅对联,是渝东地区最长的一幅楹联,共68字,内容概括了张飞的生平以及张飞庙的传说。上联为:卅里风,舟船助顺,直与造化争权,况淑气东来,定能焕刁斗文章,落花随水留樯燕。下联为:万人敌,召虎侔踪,自是忠忱扶汉,从惠陵西眺,得无念故宫禾黍,望帝有心托杜鹃。横联是:山水有灵。

  也许每一个到过张飞庙的游人,都会留下这样一张照片:背景是巍峨的张飞庙,它坐落的岩石上有4个斗大的红字———“江上风清”。这已经是张飞庙的标志了,也是彭聚星所书。

  这一天,记者没能见到这个标志。陈强说,新址没有原址的岩石作基础,只有用钢筋水泥修建,外面再覆以人造摩崖,最后才复制“江上风清”。

  张飞庙还有一处重要的水文石刻:“大清同治庚午,洪水至此”的150.35米水位线。1870年的这场洪水将整个张飞庙几乎全部重毁,现存的张飞庙,就是其后重建的,现在庙里还有记载重建过程和捐款人名单的石碑。

  伟大诗人杜甫也和张飞庙结下了不解之缘,张飞庙中还建有一座杜鹃亭,它是由24根朱红圆柱支撑的木结构双重檐亭阁,建筑宏大,古朴苍劲,就是为纪念杜甫而修建的。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举家东迁,行至云阳(时为云安县)途中,肺病复发,寄居张飞庙中的水阁11个月,其间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篇,“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他还写了46首赞美杜鹃的诗,其中颇为有名的是“东川有杜鹃,西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复建的张飞庙,规划有一个杜鹃园林区,今后有兴致的游人,将能置身杜鹃丛中,缅怀诗人的心境。

  “斜门歪道”

  张飞最令人敬佩的是其威猛之气,长坂桥一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退曹操百万大军。古往今来,有如此气慨者,惟有张飞矣!

  张飞庙的正殿,高阔轩昂,巍峨肃穆,正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匾额“力扶汉鼎”,其下是威猛的张飞塑像。因其死后被封为桓侯,张飞庙山门上方书写着几个遒劲的大字:“张桓侯庙”。

  陈源林说,张飞庙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斜门歪道”。“歪道”对建在陡峭山岩上的建筑来说并不罕见,张飞庙最奇特的是它的大门,不是开在正前方,而是在侧面墙上,并且是斜错着的。有人说,因为前面是陡峭的岩石,难以建门,但人们更相信另一种传说:张飞永远心向蜀汉,庙门也要正对着成都的方向。

  英国有名的商人阿奇波德·立德1879年游览了张飞庙,他在游记《扁舟过三峡》中这样描写张飞庙:“庙宇建筑十分坚固,维修精良,装饰华丽,三进大殿和一个两层的亭子顺着临河一面延伸排列。庙的一侧有一道美丽的石桥,从桥往上看,只见一条瀑布从一个陡峭的窄谷中飞奔而下。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完美的一幅东方美景。”

  负责张飞庙搬迁复建的重庆峡江文物工程公司正在全力进行张飞庙的复建工作,目前,各个建筑的主体都已完工,正在抓紧进行室内的布置和装修以及景观工程。7月1日,“迁旧如旧”的国宝张飞庙———这幅“最完美的东方美景”,又将以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游人和云阳百姓的面前。

  铜像背后的故事

  4月23日,整个云阳县像过年一样热闹。这一天,新铸造的张飞铜像运抵云阳,云阳县组织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运载张飞铜像的卡车在云阳绕城一周,引来观者如云,然后到张飞庙旧址祭馆,最后,吊车将张飞铜像从屋顶安放进新搬迁的张飞庙正殿。

  张飞庙的张飞像最早是何年、何人所塑已无人知道,据当地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看见的是泥塑的张飞像,造型很简单,穿着一件戏服,样子很凶恶,小孩儿都非常害怕。

  “文革”期间,张飞庙的泥塑张飞像被破坏。1981年,泥塑的张飞像重新出现在张飞庙中,直至现在被新的铜像取代。而这两次张飞像的设计者,都是四川美术学院的王官乙教授。

  据王教授介绍,1981年,他主要是按照以前留下的图片来设计张飞泥像的。在经过长期的考察,对张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后,王教授对张飞像的神态进行了大胆的改变,一个威猛外露的张飞像就此在张飞庙一“坐”就是20多年。

  这次,王教授又承担了制作新的张飞铜像的重任。在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的同时,王教授决定在张飞铜像的神态上继续下功夫,塑造一个更加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张飞。7月1日之后,人们就可以在复建的张飞庙里,看到一位不怒自威的新“张飞”。


http://news.sohu.com/02/80/news209598002.shtml

*************************************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07-11/07/content_1947311.htm


武张飞文张飞:张飞鲜为人知的真实身份

彭匈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很多是故事。

  唐代李商隐有两句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后一句是说魏国大将邓艾是个结巴,有一个词叫做期期艾艾,形容人说话不利索,典故就出于此;前一句所谓“张飞胡”,恐怕有胡来、莽撞的意思。后世对张飞的印象,多半也是这个样子,顶多用一个好听一点的词,叫做勇猛。

  张飞确实够勇猛。曹操尚未同他打照面,就已经怕他三分了。那是在关羽白马坡斩颜良时,曹操称赞他为神人,关羽则自我谦虚,说:“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交待左右,今后遇着,得小心点。并将此事记于衣襟袍底。

  不久曹操就撞到了枪口上。《三国演义》“张翼德大闹长坂桥”这一回,写得十分精彩。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张飞是个大嗓门,书上说他“声若洪雷,势如奔马”。这个气势,令曹操立即想起了前不久关云长的话。正惶惧间,张飞又是一嗓子:“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如此虎豹之吼,竟能将人活活吓死——曹操身边夏侯杰肝胆俱碎,倒撞于马下。于是,百万大军望风而逃。曹操本人,更是狼狈,“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后世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戏曲中的唱词说得更是过火,说他“长坂桥上一声吼,桥梁喝断水倒流。”

  史志上对张飞的勇猛,也是不吝词藻,常有:“熊虎之将”、“万人敌”、“世之虎臣”等赞誉。事实上,世人常常忽略了张飞性格中的另外一面,张飞除了勇猛之外,还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就拿长坂桥退敌一事来说,当时他手上的底牌只有二十余骑,面对百万敌军,若还不用计,嗓门再大,喊破天也不管用。他懂得布置这二十多个骑兵,马尾巴上绑起了树枝,在树林里跑来跑去,一时“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起”,曹军都勒住马头,不敢近前。显然这个计策奏了效。可耐人寻味的是,曹军诸将并不把这功劳记在张飞头上,以为“又是诸葛孔明之计”。可见,在人们心目中,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那是诸葛亮的专利。其实,张飞的眉头也大大皱过几回的。“张翼德义释严颜”这一回,张飞就懂得散布假消息,并用替身之计,把个老奸巨猾的严颜弄得晕头转向,最后将他生擒活捉,立下入川第一功。接下来的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他竟懂得用酗酒装醉来迷惑敌人,还搞了一连串的将计就计,把号称智勇双全的张郃搞得一败涂地。倒是诸葛亮非常看好他,表扬他“张将军能用谋”。

  张飞不仅能用谋略,而且在历史上还是一个名气不小的书法家。关于张飞书法的最早记载见南北朝陶宏影的《刀剑录》,说张飞拜新亭侯,亲书刀剑铭文:“新亭侯,蜀大将也。”明代《丹铅总录》还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可是这些物证已殁,无可稽考。不过现存清光绪年间一个拓本,为《张飞立马铭》,铭曰:“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相传张飞打了胜仗之后,乘着酒兴,用丈八蛇矛在崖壁上穿凿而成,其字为隶书,笔力十分雄健,今川东渠县尚存摩崖,虽千年风雨剥蚀,字迹尚依稀可辨。对于此事,清纪晓岚有诗赞曰:“哪知拓本摩崖字,车骑将军手自书。”

  张飞不仅字写得好,而且还善画画,明代卓尔昌编《画髓元诠》说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亦有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如今涿州人说涿州鼓楼北墙上的《女娲补天图》是张飞所画,张飞故里附近房树村万佛阁的壁画,据说也出自张飞笔下。

  张将军的这番风雅,就是放在文人身上,也算得一番成就了。

  可是人们为什么还是一个劲地叫他猛张飞甚至莽张飞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问题。我想,这恐怕与《三国演义》开头的描写以及野史、民间传说和戏曲的渲染造成的先入之见有些关系。演义的开头,介绍张飞的相貌,用了“豹头环眼,燕颌虎须”,身份又是个杀猪沽酒的屠户。后世的匠人,一般都喜欢在自己的行业上寻根问祖,比如木匠奉鲁班为祖,鞋匠奉刘备为祖,做毛笔的奉蒙恬为祖,做豆腐的奉淮南王刘安为祖,杀猪的便奉张飞为祖,还编了故事说,张飞杀猪,只杀一刀,号称张一刀,如果那猪不死,就用手活活捂死,粗鲁得叫人咋舌。在演义中,张飞一出场就动不动要杀人,先是要杀押解卢植的官员,被刘备劝住;董卓无礼,张飞提刀进帐要杀那厮,又被刘备拦住;再就是鞭打督邮,一连打断十数根柳条,又被刘备救下(此事史书上说是刘备动的手,罗贯中先生拿来安在张飞头上)。《三国志评话》更说他不仅随便杀人,还把袁术的儿子活活摔死,莽撞得简直不可思议。戏台上的张飞,是一个黑头花脸。桂剧《三气周瑜》里,张飞奉孔明之命在芦花荡中等候周瑜,出场几句定场诗,很有气势:“涿州来了翼德张,披头散发一员将。三老子来了,我叫你拿命来!”打败周瑜后,还将臭口水一把一把地喷甩出来羞辱他。观众在大笑之后,只能得出张飞乃是口臭熏天粗人一个的印象。这方面登峰造极的是一个地方小戏,黑脸张飞一出场就说:“大字黑麻麻,小字我认不得它!”这样的胡说八道,竟然博得满堂喝彩。

  武张飞,文张飞,到头来还是一个莽张飞。(摘自《广西文学》)

来源中国经济网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1-2007
Posted on Friday, April 06, 2007 - 07:00 pm: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07-04/06/content_17 25672.htm


普洱茶“越陈越香”说法有争议

2007-04-06


 近日,“万寿龙团贡茶”盛送恭迎仪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静憩斋举行。深藏故宫的百年贡茶重现于世,一方面让人们了解到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着实也为普洱热再添一把火。

  一位经常喝茶的朋友表示,现在普洱茶各种概念满天飞,什么“某某工艺”、“古法制造”,再加入地域、山头之分,加入民族文化内涵,加入各种“纪念”意义,搞得他这个老茶客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了。资深茶人石昆牧说,现在市场上70%的人不是在喝茶,而是在炒茶,他们要的是普洱茶背后的增值空间,真正喝茶的人只占30%。
  北京马连道茶城“柳氏茶业”的老板柳延春是福建人,他从1999年开始做茶叶生意,2003年涉足经营普洱茶。他回忆说,2003年北京还没人喝普洱茶,一年卖不了几饼,当时进价才13元,卖20元至30元不等,现在进价涨到100多元。在他的茶店里,最贵的普洱茶是1960年的广云贡,标价2万元。

  在谈到普洱茶的价格是否存在虚高时,他说,市场经济都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年份长久的普洱茶越来越少,购买的人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价格就高,这是市场规律。

  但是,即便在业内,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也有争议。台湾中台科技大学区少梅教授对此表示质疑,“从食品角度讲,这不是个合理现象。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普洱茶储存5至10年就够了,口味也达到很好的程度。”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邬梦龙先生说,普洱茶不能一味追求年份,到底陈多少年好?普洱茶的存储需要好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和条件不达标,陈香也就无从谈起。

  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杨泽军说,现在几乎每过几天就会冒出一家茶厂,表面上很繁荣,其实在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并不是一件好事。

  炒作也好,运作也罢。北京资深营销管理专家肖明超表示,消费者开始对普洱茶感兴趣了,这说明围绕普洱茶的各种事件营销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并不知道应该买什么样的普洱茶。因为,在消费者眼中,所有的普洱茶似乎都一样,只有价格之分而无品牌之别。(吕 聪)


Add Your Message Here
Post:
Username: Posting Information:
This is a private posting area. Only registered users and moderators may post messages here.
Password:
Options: Enable HTML code in message
Automatically activate URLs in message
Action:

Topics | Last Day | Last Week | Tree View | Search | Help/Instructions | Program Credits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