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ECON)MY AND OIL Log Out | Topics | Search
Moderators | Edit Profile

Kanwit Family » TEA TIME » CURRENT AFFAIRS » WORLD ECON)MY AND OIL « Previous Next »

  Thread Last Poster Posts Pages Last Post
  Start New Thread        

Author Message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Posted on Sunday, April 28, 2013 - 12:25 pm:   

QE.jpg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Posted on Wednesday, July 09, 2008 - 10:02 am: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0946&Itemid=110


高油價誰之過?又是山姆大叔!

oil.jpg

撰文 Hossein Askari 及 Noureddine Krichene
2008/05/30, 週五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油價一路高歌猛進,飆升勢頭似乎難見盡頭。在高油價的影響下,環球經濟增長步伐明顯放緩,食品價格被不斷推高。從數學模型看,油價短期內繼續向上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拐頭向下的可能性。那麼,油價為何升升不息?如何才能避免油價不斷攀升拖累世界經濟?

答案是,美聯儲正是油價呈現井噴態勢,持續大幅波動背後的主要推手;布什政府任內的政策導致石油供應緊張,油價因此走高。

分析師指出,石油和天然氣供求關係失衡是油價日益上升和劇烈波動的根本原因。這話不假。近年來,全球尤其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能源需求快速增加。再者,出於對環境和安全的擔憂,人們減少使用煤炭和核能,轉而更多利用石油和天然氣。然而,石油的供應和備用產能跟不上需求。

不過,一些分析師忽視了供需基本面的另外幾個因素。其一,美聯儲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空前絕後。從2001年開始,美聯儲實行歷史上最寬鬆的貨幣政策,多次降息,導致實際利率為負。

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信貸體系和抑制投機,美聯儲制定了一個故意推高通脹的目標以扭轉房價不斷下跌的趨勢。自2007年8月以來,美聯儲重拾擴張性貨幣政策,通過多次降息行動將聯邦基金利率從5.25% 大幅降至 2%,同時加大印鈔發鈔力度。這樣一來,美元加速貶值,在商品市場掀起驚濤駭浪,將油價從每桶65美元推高至135美元的歷史新高。

弱勢美元和強勢油價向來是孿生兄弟。由於石油以美元計價,美元指數和以美元標價的石油呈較明顯的負相關關係。美元貶值,油價上升,石油商等手頭持有大量美元的交易商自然不願意看著美元資產縮水,紛紛將部分美元兌換成歐元、日元等其他強勢貨幣。遭受巨大拋壓的美元匯率進一步走低,油價趁勢往上爬。甚至有生產商減少產量,以免拿到更多越來越不值錢的美元

產油國對提高產量的呼籲充耳不聞。雖身為美國的重要盟友,沙特近日拒絕美國提出的通過增產量來降低創歷史新高的能源價格的要求。石油和食品生產商很清楚,在通脹走高預期十分強烈的情況下,即便限制產量也能獲得更多收入。由此形成的惡性循環顯而易見,偏偏美聯儲局卻瞎了眼。

美國放鬆銀根,聯邦基金利率過低甚至為負值,美指不斷下滑,經濟前景不明朗,這些都使得投資者和投機者繼續在商品市場興風作浪。美元資產成了投資市場的棄兒,相反,各種商品,特別是石油成為最佳對沖工具。投機者深諳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軟肋及其對油市和天然氣市場的即時影響。換言之,投資和投機需求的增加直接拉高油價。不過,該因素的影響程度有多大尚不得而知。

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某種商品價格上漲會刺激生產商提高產量,增加市場供應。但在石油和天然氣市場卻並非如此。個中原因也不難理解。其一,石油不同于普通商品如鞋子,一個油田從發現到產油需耗時三到十年,時間長短主要取決於其所處位置等因素。其二,從上世紀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石油頗為廉價,生產商開發新油田的熱情不高,導致目前備用產能處於較低水平,僅為50-100萬桶/每天,只相當於全球日均消耗量(約8700萬桶)的1%。所以,即便市場供應緊張,生產商也無能為力。更糟的是,目前能動用的備用產能全都位於歐佩克成員國內,大部分位於沙特。

實際上,所有這些分析師都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導致近年來備用產能如此低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罪魁禍首是白宮、布什政府及其前任。正是其對海灣尤其是兩伊的政策造成目前石油供應吃緊的惡果。

縱觀全球,最有增產潛力的產油(及天然氣)區一直以來而且仍將是中東,更具體的說就是海灣地區。最有可能增加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的依次是伊拉克、伊朗、沙特和里海地區。

先說說伊朗。為何伊朗的產油量出現下降?天然氣儲藏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伊朗緣何沒有向國際市場輸出更多天然氣?除了其自身的原因外,其實是美國對之實施的制裁及華府要求國際社會孤立德黑蘭的政治壓力使然。

伊朗自己既沒多少錢來支援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快速發展,又因受制於國際制裁而無法招商引資。美國法律擋住了其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資伊朗的腳步,大部分歐洲大企業也怕因為投資伊朗而遭致美國的報復。這降低了爭奪伊朗能源資產競爭的激烈程度及投資其油氣產業的興趣。

早在1979年伊朗革命時期其日均石油產量已達到600萬桶上下,到了今天卻下降為430萬桶。時至今日,仍沒有將伊朗的天然氣輸往歐洲市場的管道,投資匱乏對這個伊斯蘭國家能源業帶來的負面後果可見一斑。

目前仍被俄羅斯挾天然氣以令布魯塞爾的歐洲,將來恐怕別無他選,只能向伊朗進口天然氣。這種可能性在今年3月已露端倪:瑞士同伊朗簽署一項價值420億美元,為期25年的供氣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將從2010年起,通過管道(在建)每年向瑞士輸送5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印度也計劃從伊朗輸入天然氣以解決日益突出的供應瓶頸問題,儘管美國屢次對德黑蘭施壓,反對印伊開展能源合作。

再說說裏海資源。同樣,美國也阻撓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與伊朗合作。實際上,將里海石油出口到國際市場,取道伊朗是最經濟的路線,如今已被美國堵死了。

一般估計,伊拉克的石油儲藏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可是,這個石油資源如此豐富的國家,1999年在遭受聯合國制裁的情況下,日均產油量才260萬桶,現在更少,僅190萬桶。

海灣地區政治局勢動盪,使得外企對該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基建長期投資項目望而卻步。雖然受到種種限制,但只要取消針對伊朗的制裁,停止伊拉克衝突,沙特的增產計劃順利實施,五到七年內全球日均石油供應應該會有1000萬桶的增加量,天然氣供應量也將有所增加。

國際社會必須意識到一些殘酷事實。全球能源供應短期內將持續緊張,此乃美國多年來實行的各種政策種下的惡果。聯儲局的政策已經給能源供應面造成消極影響,致使能源價格時兒呈井噴式上升,時兒劇烈波動。華府對波斯灣的政策也是導致目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能源供不應求的禍首之一。

或許,美聯儲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執行寬鬆貨幣政策;或許,美國對海灣政策只能維持不變,任何重大改變將帶來更多問題。但是,美國不能以此為由對能源緊缺問題不管不顧,而應當看到改變的必要性。須知,這種改變能使波濤洶湧的國際能源市場平靜下來,甚至可以給全世界重新帶來經濟繁榮及社會穩定。

本文作者Hossein Askari 是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商務和國際事務教授;Noureddine Krichene 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曾擔任吉達(Jeddah)伊斯蘭開發銀行顧問。

譯者 寸草心
Top of pagePrevious messageNext messageBottom of page Link to this message

Ld
Username: Ld

Registered: 01-2007
Posted on Monday, May 26, 2008 - 11:00 am:   

http://media.hexun.com/2008-05-26/106240272.html

高油价真相

oil.jpg

2008年05月26日17:14  来源: 环球财经 作者:易强
  美元的持续贬值、经济的持续衰退、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挫伤了OPEC国家的产油动力。同时,新兴国家石油需求大增,成熟油田峰值的到来、石油公司对高回报的追求,期货市场旺盛的流动性,以及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局势,都给高油价的存在提供了理由

  油价正踏上疯狂之旅。4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 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的收盘价,达到创纪录的117.48美元。今年以来,油价已经上涨23%,仅4月就上涨了16%。

  油价高企的连锁效应之一,是全世界都遭遇通胀之袭。欧元区通胀率达14年来最高,新加坡已创下25年来纪录,中国也不例外,通胀率破了11年来最高点。正被经济衰退困扰的美国,其通胀率也达到4%以上。

  油价高企与全球性通胀一道,已成为国际性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各国政府部门及其议会机构,还是IMF、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性组织,都在密切关注油价的走势及其连锁效应,都在讨论通胀的应对之策。

  3月23日,OECD秘书长古历亚(Angel Gurria)访华时,被记者追问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高油价与全球通胀。他给《环球财经》记者的回答是,“石油、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胀,每个国家都很难避免。”

  而油价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其经济属性上的原因外,还有其本身的政治属性。它与国家安全利益相关,同时它本身还是政治工具。因此,影响油价走势的因素,变得更加纷繁复杂起来。

  OPEC不满美元贬值

  “油价最终是由供求原理决定。但是,油价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联储利率政策所导致的美元不断贬值。”芝加哥阿拉隆交易经纪公司(Alaron Trading)副总裁费林(Phil Flynn)对《环球财经》记者说。

  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欧元贬值了35%。而OPEC成员国从欧洲进口要比美国多。在2006财年,OPEC从美国进口400亿美元,同期,从欧盟进口960亿欧元,比照当时汇率,相当于1250亿美元。

  因此,从OPEC成员国的角度看,疲弱的美元损害了其贸易利益。因为他们从欧洲进口的成本增加了。于是,OPEC不得不提升其目标油价预期。相应的,市场关于石油供求与价格的预期也改变了。

  而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由于担心在次贷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不断下调利率,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导致美元进一步走低,OPEC因而受伤不浅,不得已收缩产量以维持高油价。

  在2007年12月、今年2月和3月的成员国会议上,OPEC都拒绝了来自美国的增产请求,决定维持产能不变。其中,阿尔及利亚、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甚至表示要削减供应。目前,世界石油的1/3来自OPEC。

  反观欧洲,由于欧元持续走强,油价大涨的影响有限。3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曾称,“欧元升值缓冲了商品价格的上涨。今天我们买一桶石油是66欧元,否则要超过100欧元。”

  3月25日,OECD秘书长古历亚在接受《环球财经》采访时说,美国是有必要调整其货币政策了。

  古历亚的言下之意是,如果美国依然采取贬值战略,将威胁其“石油美元”地位。事实上,OPEC国家正在考虑使用欧元,而俄罗斯则在考虑使用卢布,作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以终结“石油美元”的地位。

  10年前的“蛇咬”之痛

  美国能源安全顾问公司(ESAI)资深研究员缪勒(Rick Mueller),则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谈到了OPEC不愿意增加供应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蛇咬”之痛。

  “他们永远不会忘记10年前的经历。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他们增加了石油产出,结果油价跌到了每桶10美元。”

  缪勒说,OPEC担心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要比预期要低。4月9日,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7%,比去年4.9%的增幅放缓不少。因此,OPEC不愿意供应过多石油。

  4月4日,布隆博格(Bloomberg)公布一项调查表明,在3月份,OPEC石油产出削减了0.3%。3月份的产出是每天3235万桶,比2月份下降8.5万桶。产出的下降是去年8月份以来的第一次。

  “即便3月产出微降,世界上还有大量原油。OPEC产出还是高于需求增长,所以价格将在第二季度下降。”缪勒说。支持缪勒看法的证据是,G7集团甚至在4月11日召开会议,警告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不过,卡提比(Mohammad Ali Khatibi)不认同这种分析。这位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国际事务部的副部长表示,美国经济对油价的影响不如以前,因为近年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

  支持卡提比的证据是,根据IMF的预测,新兴国家今年的增长率,虽然不会超过去年的7.9%,但仍然会保持在6.7%以上。尤其是中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9.3%和9.5%。石油需求的增长随之而来。

  国际能源署(IEA)4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中东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达到每日2067万桶,超过了美国的2038万桶。美国在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从7年前的26%下降到24%。

  保护主义挫伤产油动力

  但是,新兴国家石油需求的增长,还不足以改变OPEC的战略。

  缪勒也在接受《环球财经》采访时说,对非OPEC(NON-OPEC)国家来说,高油价可能是增加投资的机会。但对有些石油出口国而言,高油价的影响可能正相反,他们甚至会削减其产能。

  数据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原油均价上涨了300%。其中,价格增幅最大的年份是2004和2005年,分别上涨47%和36%。但是,2002~2005年间全球石油产量仅增长10%。

  产出没有显著增加的原因,是因为石油出口国觉得已挣得足够多。这些国家认为,其经济不能吸收快速增加的额外石油收入,因而决定不再增加投入,甚至削减产出。他们想更长远的利用石油。

  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产油国政府通常的做法是,利用高油价带来的额外收入,去削减其公共债务,并且增加公共支出。比如,阿尔及利亚的做法是,在2007年提前还清所欠的400亿美元外债。

  而且,多数石油出口国的政府还担心,快速积累的石油收入,如何能够被充分吸收后,而不会导致通胀和其他不平衡。比如,作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在2月份的通胀为8.7%,达到27年来的最高点。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很多石油出口国的做法是,将高油价带来的额外收入,投向政府所有的主权财富基金,间接再赴海外投资。比如阿联酋政府管理的Abu Dhabi投资局,便拥有超过4000亿美元的资产。

  但是,这些主权基金的海外投资,正遭遇着很多风险和管理上的挑战。他们的投资在很多国家受到限制。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在考虑出台更多规则,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作出规定。

  而且,即便是投资组合高度多样化的主权基金,也不能避免主要的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石油大国增加产出的动力被挫伤。

  石油公司想要高回报

  在接受《环球财经》采访时,阿拉隆交易经纪公司副总裁费林说,除了OPEC,想继续维持高油价的,还有世界上的石油公司,尤其是其中的大石油公司。

  在3月初的纽约,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曾召开一个会议,与会的是众多投行的分析师,会议时间长达3个小时。埃克森美孚管理层在会上称,尽管世界石油需求年增长1.2%,但公司未来4年的石油产出不会增加。

  公司CEO迪勒森(Tillerson)的解释是,要让投资回报率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总部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克森美孚,是最大的能源类别的上市公司。公司2007财年的营收为4040亿美元,利润则达到406亿美元。

  实际上,虽然油价近年表现不俗,公司却没有大幅增加投资。在2006财年,公司用于支付红利以及股票回购的支出,要比在石油产业的投资高出70%。过去一年中,埃克森美孚的股票已经上涨25%。

  而埃克森美孚的做法,在石油产业并非独家。2002年,雪佛龙(CVX)石油日产量为270万桶。董事长瑞利(David O'Reilly)当时说,到2006年,公司每年将增加3%的产量。而公司2007年的日产量只有260万桶。

  4月1日,美国众院能源与商业委员会召开听证会,讨论大石油公司的巨额利润,以及未来的投资计划。埃克森、壳牌(Shell)、雪佛龙、康菲(ConocoPhillips),以及BP美国公司的高层都被召集到听证会。

  议员马奇(Edward Markey)要求公司高层解释巨额利润的正当性,并要求公司高层们发誓,未来将10%的利润用于开发新能源。他还要求这些石油公司放弃过去10年约18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

  而在中国,因为能源价格被政府管制,石油公司对汽油的供应,曾一度持消极抵抗的态度。在广州甚至出现过“油荒”。其结果是,政府对这些石油、石化公司提供巨额补贴,或者其他金融便利。

  开采石油成本提高

  不过,在美国凯西研究所(Casey Research)研究员德罗里斯(Dody Day)看来,石油公司的态度情有可原。这位研究员对《环球财经》记者说,石油峰值(Peak Oil)已经到来,而且开采成本高昂。

  凯西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是,在20年前,日产100万桶原油的油田有十几个,而现在只有4个,其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Cantarell)油田已接近衰竭。在2006年,成熟油田的原油产量下降了27%。

  而且,过去近20年的低油价和工业整合,让石油工业经历了“失去的一代”。在2004年之前的20年时间里,油价一直在18到25美元上下浮动。

  其结果是,石油工业的人力和设备极度短缺。随着近年油价上涨、通胀率的提高,开发油田的成本也增加了。

  剑桥能源研究会(CERA)曾开发一个模型,用于测量油田开发成本的变化,这是一个类似于能源工业的CPI模型。其中的一个发现是,由于建造电厂以及石油提炼的成本大增,油田的开发成本在过去3年增加了1倍。

  此外,对石油投资征收的重税,以及政府对石油项目参与度的提高,都加大了石油公司的成本。“这就需要更高的油价以支持开发新的油田。在过去,可能需要油价在20或30美元,现在则需要更高油价的支持。”

  “勘探和开发油田要花费十年甚至更久,因此,远期油价上涨到100美元也比较正常。”

  投机机构的狂欢节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种解释可信。“我认为油价100美元没有正当理由”,在去年12月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民主党参议员拉文(Carl Levin) 说,“商品期货市场成为投机的天堂,贪欲的狂欢节。”

  3月4日,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局局长卡鲁索(Guy Caruso),也在国会的听证会上说,从供求面上说,油价每桶90美元比较合理。超过90美元以上的部分,都是过分投机行为的结果。

  按照卡鲁索的分析,在当前的油价中,有接近20%的成分来自投机。而在《石油战争》作者恩道尔(F. William Engdahl)看来,油价中甚至有40%的原因,是来自对冲基金等投机机构的炒作。

  “很明显,有巨额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包括其中的能源市场,导致商品价格高企。”卡鲁索在听证会上说。

  实际上,除了石油之外,黄金、铜以及铁矿石的价格,都分别比5年前上涨了185%、325%和150%,分别达到1000美元每盎司、8500美元每吨,以及130美元每吨。

  不过,石油更加独特的政治属性,使其受到投机机构更多青睐。脆弱的地缘政治局势,比如土耳其与伊拉克的冲突;产油国微妙的政局变化,比如尼日利亚叛军作乱等,都会被投机机构充分利用。

  4月4日,美国密歇根州民主党议 员斯图帕克(Bart Stupak),致信美能源部长波德曼(Samuel Bodman),要求其评价斯图帕克之前提交的一份法案。这个法案要求监管能源市场的过分投机。

  法案的全称是“阻止不公平地操控价格法案”(PUMP)。斯图帕克说,“当投资者和投机者在没有监管的能源市场上大把地赚钞票的时候,高企的能源价格继续压榨密歇根州的普通家庭。”

  期货交易有监管漏洞

  斯图帕克是美国众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成员,还是这个委员会下属的监督和调查委员会主席。这位议员抱怨道,即便当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创了新高,当局仍然对这个能源问题熟视无睹。

  2007年12月,斯图帕克所在的委员会,曾就他提交的这份法案召开一场听证会。几位出席听证会的经济学家说,如果法案最终能在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可能使原油价格每桶下降20美元到30美元。

  这个法案主要是针对期货交易。

  当前有两种石油期货的交易方式。一种是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交易,它被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督。另一种是场外交易(over-the-counter)。这种交易在市场外进行,没有被CFTC监督和管理。

  而这种不受监控交易的合法性,是源于2000年期货监管改革。当时,美国正要重新审视商品交易委员会的权限,在安然公司(Enron)——后来破产——猛烈游说下,场外交易得以享受监管豁免。

  由于美国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美元资产变得相对便宜,投资者也购买期货以对冲风险,近年,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易量在显著增加。有人估计,30%的石油期货合同,是没被监管的交易合同。

  美国总审计局(GAO)去年秋天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平均日交易量,2006年比2001年增加了90%。对冲基金和大型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交易量,在2006年比2003年增长了1倍多。

  不过,美国正在考虑完善期货监管。斯图帕克说,他提交的这项法案,就是要求所有的石油交易都在同样的规则下玩,“没有适当的监督,很难判断交易者是否将交易基于市场现实,或者仅仅是推高油价的赌博。”

  目前,这项法案已经得到国会35个议员的支持。斯图帕克说,他将继续与其同僚努力去推动这个法案。

  油价到底是否被操纵?

  不过,有关投机机构操控油价的说法,美国能源安全顾问公司的缪勒表示反对。

  “我不认为油价能被控制。但是,我确实认为,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金,对价格走势施加很大的影响,即便在牛市基础较弱的时候。”在接受《环球财经》采访的时候,缪勒谨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董事李珮珊(Amanda Lee)。

  李珮珊对《环球财经》记者说,实际上,在过去几年,有关投资者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期限结构,如何引发整个商品交易品种的动荡,已经有大量的讨论。

  “在2005年,这些讨论集中在追踪商品指数资金的快速流入,认为其扭曲了原油的远期曲线,使其从现货升水(跌势,backwardation)反弹进入远期升水(涨势,contango)。”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由于估计有大约2/3的指数资金,在追踪标准普尔高盛商品指数(the S&P GSCI index),而该指数至少70%的权重是放在能源交易上,因此,投机机构容易被指责成为期货远期曲线的罪魁祸首。

  “然而,在我们看来,这种指责是不实的。因为按照这种逻辑推论,2005年以来追踪商品指数的基金猛增,就意味着原油的价格曲线永远是远期升水。”

  因此,尽管资金的流动在某些时候会影响商品价格、曲线,能够引起市场整体的波动,“我们仍然相信,市场的基本因素才是终极推手。商品价格偏离根本原理的任何表现,都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李珮珊对《环球财经》记者说。

  油价未来向上向下?

  在与《环球财经》记者讨论油价走势时,芝加哥阿拉隆交易经纪公司副总裁费林表示,随着美元贬值可能已经到头,未来油价可能会回调,“如此高的油价很难在经济下滑的状况中持续。在某个时候,熊会从冬眠中醒过来。”

  而OPEC主席克里勒(Chakib Khelil)则肯定地说,在今年剩余的月份,油价将在80美元到110美元浮动。在克里勒看来,年初投资者从股市逃出,避难到美元资产的资金,有部分将重新回到股市。

  美国能源信息局的预测是,在未来8年,石油价格将下降,然后又将重新走高。

  “预计油价在2016年均价为57美元每桶,下降是因为原油产量增加,以及替代能源比如乙醇的增加。

  但是,需求的增长又将推动原油价格走高,到2030年均价将超过100美元每桶。”卡鲁索说。

  但是,在凯西研究所的德罗里斯看来,卡鲁索的预测实在太过保守。这位研究员对《环球财经》记者说,如果能考虑到石油峰值来临,再考虑到通胀因素的影响,100美元每桶的油价实在算不上贵。

  凯西研究所的观点得到西蒙斯公司(Simmons & Company)董事长西蒙斯(Matthew R. Simmons)的认同。

  这位能源专家认为,油价在过去9年已经增长10倍,但它并没有伤害经济。

  “油价上涨会刺激投资,重建全球能源基础设施,会创造世界上最大的基建项目,创造蓝领和工程师的工作机会。”

  西蒙说,他不知道短期油价的走向。但从长期来讲,油价再涨个20到30美元并不是问题,“现在的油价是多么的便宜啊!”

  西蒙斯向《环球财经》提供的数据是,当前世界的原油产出,平均每天不到7250万桶,比27个月前下降200万桶,而世界石油需求,大约是8800万桶每天,而且还将继续大幅增长。

  西蒙斯的预测是,到202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长到1.15亿桶,而在那个时候,全球的石油供应将明显跟不上,最后,长久积累的社会危机和地缘政治冲突将爆发,进而可能引起战争。

  
(责任编辑:柯芸)

Add Your Message Here
Post:
Username: Posting Information:
This is a private posting area. Only registered users and moderators may post messages here.
Password:
Options: Enable HTML code in message
Automatically activate URLs in message
Action:

Topics | Last Day | Last Week | Tree View | Search | Help/Instructions | Program Credits Administration